一不小心已經看瞭一串兒Carey Mulligan出現過的電影:從An Education中精彩的表演到The Greatest再到Wall Street:Money Never Sleeps(有點爛的一片兒)及這部片兒,正好看后兩部片的同一天看到她拿瞭金棕櫚。我朋友也是甚為欣賞這個85年的年輕演員;還巧的是原作這位日籍英國作家Kazuo Ishiguro也是朋友的心水,其之前的小說更是她至今的favorite。
倫理是這部片兒的最核心部分,不同于姜文式的電影,這部片兒里導演不隱晦,前因后果脈落清晰。Keira Knightley本已很出眾,但是和Carey Mulligan一同出現在同一影片中,我的好感只得向Carey一方移動。
至於主題,無論怎麼樣討論都不會有結果,倫理的命題永遠是一個無是非的灰色地帶。
無論畫面也好, 配樂也好, 都可以算作地道的文藝愛情片兒. 但其實, 片子從科幻的角度來看也未嘗不可.
開篇旁白首先打下了科幻片的基調,不治之癥全都可以治愈,但是看到1952年的時間, 沒認定這會是科幻.
起初的一切都是美好的, 純潔的. 孩子, 健康的孩子, 教學條件完備的學校, 英倫風光, 以及兩小無猜的愛情~
然而, 為什么這些孩子都被這樣嚴格的管理著,手腕上戴著信號器, 尤其是在健康方面的側重, 定期體檢和絕對不能抽煙等等? 這些孩子從哪兒來? 這是一所孤兒學校么?
一個實在不忍心欺騙孩子們的新來的老師, 因為受不了自己心中的譴責, 無論孩子們是否聽得明白, 她都要把真相告訴他們,于是她被辭退了, 我們也大概明白了原來這些孩子的存在, 只是為了器官捐獻.
長大之后的一個關鍵情節(jié), 是去找真身, 看到這兒其實克隆的科幻調調已經很明朗了. 這些生命純粹是人類為了應對疾病,而被"制造"出來的.
和幾乎所有科幻一樣, 觀眾的甜蜜點在于: 被人類"制造"出來的, 有了自己的感情和思維.
整個片子籠罩在壓抑的氛圍下,似乎是宿命——克隆人的誕生便是有一天死亡,去拯救另一個生命。
讓人壓抑的是,他們不會反抗,只是接受這樣的安排。我想也許是因為他們從小被灌輸的世界觀。海爾森,他們長大的寄宿學校,是他們人生中唯一美好的回憶(至少在他們看來)。那里戒備森嚴,與外界隔離,學生們都是克隆人,他們的宿命便是成年后捐獻自己的器官,一次,兩次,三次,直到死亡。海爾森是最后一所關心克隆人想法和靈魂的地方,讓人感傷。
壓抑的還有一些小細節(jié)。凱西看色情雜志,是想找到自己的原體,原因想來可笑,竟是因為她覺得自己有性沖動,可能原體是模特...有謠言稱,情侶可以申請“延遲”器官捐獻3-4年,但是必須有證據,這或許是一種延長希望的催眠...為了和凱西一同申請,湯米瘋狂的畫畫,他認為,海爾森時老師們要求他們畫畫是為了了解他們的靈魂(好奇怪...),但是,他小時候非常不擅長畫畫,所以他的畫沒有保存在畫廊里...他和凱西抱著一打子畫去找老校長,才得知,那些畫是為了讓他們了解自己有靈魂...片子的最后
不流暢的劇情是這部片子的硬傷,隱約感覺導演想表達什么深意,奈何毫無邏輯的故事主干耀眼得讓人無法直視。
男主請問你從頭到尾愛過女一嗎?
不好意思,我是一個沒主見的臭脾氣克隆人,所以沒發(fā)現我對她至始至終深情是你的問題。
拜托編劇大哥了,您要是沒法把線索脈絡事先鋪清晰,別突然跑出來什么男主和女二只是逢場作戲,多年后突然恍然大悟對女一才是真愛這種橋段好么,又不是什么狗血的拉丁肥皂劇。(棒子劇都不來這套了)
關于克隆人逃不逃跑的問題啊,都不想提了,關鍵還是導演背景沒交代清楚,讓觀眾看得一頭霧水。
還有,難道沒有人發(fā)現片頭女校長就給出了正確的逃跑線路嗎,延期神馬的都是煙霧彈,女校長一開始不就說了嘛,在學?;▓@撿到幾個煙屁股,咱們名校的學生是堅決不能抽煙,因為它有害健康。那你克隆人不想捐器官你就反其道而行唄,你不是有代幣換來的磁帶嘛,音樂不錯啊再跟園丁換煙抽唄。。。慢慢給自己搞個肺癌不就好了,或者隨便找個艾滋病人也行阿,艾滋病潛伏期最長都10年了,總比你那延期的4年好吧。
影評作業(yè)8:別讓我走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it432.com/archives/id-8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