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登保鏢》后三年才推出這部自編自導(dǎo)自演的新作,可見許冠文在創(chuàng)作上的壓力,畢竟小弟跳槽去了新藝城,愛情戲、主題曲、動作戲都要打折扣不說,三部“最佳拍檔”雄霸三年票房年冠,也讓許冠文不得不考慮如何獨力支撐喜劇品牌。
所以在《鐵板燒》里,他的角色實質(zhì)是“三合一”:許冠文本人的低調(diào)式演技,過往由許冠杰負責的愛情戲(同時取消了許氏電影定有阿sam創(chuàng)作主題曲和配樂的習慣),還有許冠英式的倒霉形象(被老婆欺負、被岳父剃眉),從而變成許冠文電影中最可憐兮兮的小人物,雖然核心仍是喜劇,但風格和戲路已改變不少。
另一個突破,是許冠文將70年代作品的“段子化”風格,改為擁有一條完整主線的故事。以往許氏電影基本是一個個獨立的笑料拼成整個劇情,這是電視節(jié)目的典型做法,但《鐵板燒》的故事已相對清晰和完整很多,起承轉(zhuǎn)合也比70年代的作品要成熟很多,而且將以往作品只屬點綴的愛情戲變成主線(懦弱丈夫如何繞過老婆岳父外出偷情),都是許冠文技巧進步的體現(xiàn)。
但《鐵板燒》是否成功?那又未必
幕后花絮
本片是[許冠文]在20世紀80年代創(chuàng)作高峰期自導(dǎo)自演的經(jīng)典喜劇,雖然20世紀80年代新人不斷崛起,但許氏城市喜劇一直是香港影迷的最愛,而許冠文的名字,很顯然就是一個讓人放心的金漆招牌。
影片與以往不同的是,許冠文并沒有延續(xù)自己多年以來專橫小器的銀幕形象,反而出演了一個怕老婆的受氣包。雖說轉(zhuǎn)了形象,但卻一樣成功,讓人記憶猶新。
許冠文繼1981年摩登保鑣打破香港票房紀錄之后的首部作品,成績未如前作,只位列1984年香港票房第八位。
在今天這個時代,看到這種電影還是很難得。
香港電影類型之豐富,令人佩服。
市民文化,可以說是一個城市、國家發(fā)展到一定高度才會出現(xiàn)精品。像《金瓶梅》
沒有楊德昌電影里的寫實、哲理,但人物的性格,生活里的糾結(jié)、掙扎,足以讓人感同身受。
only you 還有不少片段,可以在周氏喜劇里看到傳承。
不同的是,無厘頭的小人物總是有那么一股迷之自信,最終總能解救自己。
顯得有些神話,許氏電影則多了些趕客的心酸。
【鐵板燒】無高潮的一個流水劇情
轉(zhuǎn)載請注明網(wǎng)址: http://it432.com/archives/id-174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