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看《南京!南京!》之前,我還在為我股票的止損而懊惱不已。一進入電影院,開始了長達兩個小時的壓抑,心中一直壓著一股氣。我知道重溫這段歷史,虧光了所有是最后的止損結(jié)局。以非人性的獸的方式。電影里正面增加了國軍的局部抵抗,更本原地接近了歷史,看了一些網(wǎng)絡(luò)上的文章,才知道最后的綿羊式的沉默其實是沒有選擇的選擇。一只綿羊和一萬只綿羊一樣,這是人性使然,不能苛責(zé)什么。換作是我們,或許也是同樣的命運。電影的海報有句“我們一直在抵抗,我們還活著”,這或許便是尊嚴之光,那種作為生命個體的。明知道無望,還堅持的。日本人的屠城是獸行,憤怒是必要的,但70年過去了,我們還是習(xí)慣以弱者的思維思考這段歷史。恥辱當然需要銘記,但不是天天以憤青的名義不高興,傷脾傷肝。
看了一個對陸川的訪談材料,里邊看到30萬死難者中,能找到名字的大概不到3個,這是怎么樣的一種悲哀。美國的紀念碑大多是具體的一個個名字,靖國神社這種鬼子的招魂處也都算是一種歸屬。以往種種,由于意識形態(tài)的問題
1. 電影分級實在是太必須了!當我看到帶著七八歲大的小孩去看這部電影的父母時,我的內(nèi)心真的在吶喊,他還是個孩子?。? =+
我由衷地認為,任何設(shè)計這段歷史的藝術(shù)作品,尤其是電影,這樣通過具像傳達作者思想和感情的作品,客觀上就要求它的觀眾必須有完整三觀(正不正暫且不提= =)和成熟思考能力的成年人。
我完全不覺得,對于一個連二戰(zhàn)到底發(fā)生了什么都搞不清楚的小學(xué)生而言,看這樣一部電影,就等于受了一次愛國主義教育。
我和王欣欣同學(xué)都還清楚地記得,小時候?qū)W校組織去看南京大屠殺,從樓頂被扔下來的裸體女人曾經(jīng)怎樣傷害我們的心靈= =+
2. 陸川選擇了和硫磺島來信非常相似的視角,在這一點上我相當失望。
更失望的是,我覺得陸川拍的不是南京,只是一個難民營。除了電影開頭的挹江門和城墻、被推倒的國父像,這部電影像是在一個虛化的空間里。電影里說南京話的人那么少,說的最正宗的,是個漢奸。
所以我說,這部電影配不上它的名字和感嘆號。如果陸川叫它生死難民營,我一定寬容許多。
3. 我很久以前看過一部電影叫做香港淪陷,其實挺黃挺暴力的
看完《南京!南京》,匆匆而就的感想是——“仍局限在狹隘的民族主義上面,只是用了點黑白美學(xué)的東西,不見人文主義和哲學(xué)思辨,充其量是一部類紀錄片的劇情片,真不如去看紀錄片”
結(jié)果招致人拍磚:“導(dǎo)演的誠意是你不能懂的?!比缓蠼ㄗh我去看三聯(lián)對陸川的采訪。
我的確還沒看到那些采訪,但我相信陸川及其劇組所有成員的誠意?,F(xiàn)如今,打開電視機各臺文娛節(jié)目都能見到陸川攜一行演員在各地作首映的報道,豆瓣頁面每篇都有關(guān)于《南京!南京》的討論,我已經(jīng)深深記住陸川和高圓圓們那張嚴肅神圣的臉,無一例外都在訴說拍此片的艱難和他們的誠意。
這讓我想起《梅蘭芳》上映那會,陳凱歌和一行演員也是這樣到處宣讀他們的誠意,我不想非議這兩部看似風(fēng)牛馬不相及的電影,我也對他們的誠意給予最實際的回報,買了全價票進了影院,但它們的確有其共同點,就是題材本身的意義已經(jīng)大大超過了電影本身。
而“誠意”一詞頻見這兩年的熱映影評,略帶煽情地肯定著導(dǎo)演演員投資方們的認真、誠懇、花了力氣又或者投了大筆錢
我覺得角川與百合子的戲是個亮點。日本小兵愛上慰安婦,他總是對百合子說“我叫角川”。他真誠地希望她能記住他。
最后小豆子傻笑的鏡頭有點抽象。可能是生存的希望突然來臨讓他有點消化不了。
那個日本軍官伊田在水缸里的眼神也讓人印象深刻。
結(jié)尾處自由飛舞的蒲公英挺美的。
最后人物照片下面寫了好多XXXX-1938.重復(fù)地多了每個人都能記住這個數(shù)字。倒是小豆子“還活著”三個字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增加了本劇的真實性。
支線挺多的,不過總體來說主題明確,幾乎每個演員都跟角川打過照面。(題外話:貌似當年宣傳劉燁主演?電影這玩意還真是會騙票房啊,比起29號的《拉貝日記》,他們到底是競爭還是合作呢?)
黑白鏡頭給人一種歷史的沉重氣息,也少了很多血腥的感覺。適合大眾觀看。
可能是因為事先知道某些畫面是用什么軟件做的,所以看的時候并沒有想象中的那么震撼。
唐氏夫妻的女兒很可愛,她被殺害的一幕還原了屠殺的本質(zhì)。唐先生的死亡讓我感到迷惑。伊田說:活著多好??伤麉s把生存的機會給了另外一個人。
那時候伊田的眼淚沒有流出來
一張張泛黃的舊照片,悠悠述說著歷史。
畫片跳動的很慢,像是一開始就要把人帶進一種沉重的情感之中。
這像是一個紀實的開頭,以為開篇的黑白膠只是暫時的,誰知道它
貫穿始終,也奠定了影片的基調(diào)。至始至終的壓抑,或許與色調(diào)不無關(guān)系。
1937年的南京,已是一座危城,軍隊也已撤離,剩下無力的百姓繼續(xù)著不知結(jié)果的等待。城墻前眾志成城的軍隊,嚴陣以待,劉燁在里面特別扎眼,那悲憤的表情好像不是演出來的。 悲涼的是,他們面對的不是日本軍,他們要抵擋的是一群期冀著逃出城求生的士兵。這悲壯的一幕以求生者的成功出逃而告終。
這是影片帶給我最初的震撼,一種生與死的較量,在這座頹敗的古城里淋漓盡致。我很喜歡它的英文譯名《City of Life and Death》,生死之城。同時,開場的這一幕,讓我明白了導(dǎo)演的立場。陸川更想拍一部有所突破的歷史題材片。他站在兩國的分水嶺上,以相對客觀公正的眼光還原出歷史。沒有把它拍成一部為日本正名的片子,也沒有拍成民族主義強烈的政治片。這讓我覺得花了40元去影院看,很值!
緊接著是日軍入城后一場激烈的槍戰(zhàn)
1、打鼓那段一定要拍得很棒,顯示我的功力。陸川想。。。
2、殺人既然不重要,那就譴責(zé)強奸吧。陸川想。。。
3、拉貝這個角色其實沒什么用,沒有又沒有矛盾的焦點了,一個納粹。。。陸川想。。。
4、陸川想:日軍殺人的理由其實只是消滅中國軍人俘虜只是其中的一項誘因,戰(zhàn)場的需要而已。。。
5、陸川想:有人說這是他們的領(lǐng)導(dǎo)——日軍南京最高長官的授意和縱容了?不可能吧,日本人這么守紀律。。。
6、陸川想:我要體現(xiàn)戰(zhàn)爭毀滅人性,但他們一定特別有人性,當時一定也很后悔殺人,一定很內(nèi)疚。我一定要在影片中讓日本人殺人很有節(jié)制,很人性化。
7、陸川想:我認為大屠殺其實是個誤會,日本人沒想殺這么么多人。。。。。
“南京!南京!”中泉英雄新作,屈辱該如何書寫
轉(zhuǎn)載請注明網(wǎng)址: http://it432.com/archives/id-108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