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挪威的電影, 原名"Den Brysomme Mannen"一個亦天堂亦地獄, 亦生亦死的荒誕劇, 不是那種一看便喜歡, 但就是不會容易忘記的電影.
第一幕印象深刻, 一男一女在地車月臺上接吻, 接吻聲不絕於耳, 男女二人卻吻得沒有一丁點的感情. 那聲音是煩憂人的, 然後鏡頭一拉開, 原來是男主角的主觀鏡. 接著是地車衝來, 再一部衝來. 然後男主角跳軌. 之後一幕是他獨個兒乘著旅遊巴抵達一個陌生地, 是天堂? 是地獄? 有橫額歡迎他, 是個油站, 油站的牌被風(fēng)吹著, 又是不停發(fā)出令人煩厭的聲音.
在這個新的國度裡, 男主角Andreas被安排住處, 工作, 一切都妥當美好. 工作的地方可隨時自行午餐, 很自由, 同事間的溝通, 拍拖, 和情人的生活, 做愛等, 全都公式化, 很有規(guī)律, 沒有驚喜的平淡新生活. 然後兜兜轉(zhuǎn)轉(zhuǎn), 男主角另結(jié)新歡, 打算離開情人與新女友一起生活, 對方卻又原來只把他視作其中一個情人. 之後又是地車一幕, 這回想再一死了事, 卻怎樣也死不了. 即使發(fā)現(xiàn)了從牆上的洞傳來美妙旋律, 然後掘洞也依然逃不了.
電影荒誕但有趣, 雖有好些核突場面, 但導(dǎo)演以詼諧手法處理, 令觀…
在人死之后,會被送到一個世界。這里的人不老不死,被地鐵來回碾過也不會受傷。他們的生活和生前的世界一樣——上班工作,和同事聚會,去夜店尋找艷遇,和小女友同居……只是,在這里你聞不到烤甜餅的香味,品嘗不出咖啡的苦澀,喝一晚上威士忌都不會醉,也聽不到孩子的哭聲。如果送你去,你愿意么?
很多人求之不得的要去那里,可住在那里的一些人卻寧愿犧牲一切,去聽一聲孩子的啼哭,聞一縷面包的香氣。
比較耐人尋味的是,Andreas在很早之前就發(fā)現(xiàn)了自己生活的世界的不同尋?!牭骄瓢赡腥说谋г?,嘗試自殘證明自己不老不死不受傷,追到生死交替的邊緣…在一切都指向“地獄”這個方向之后,Andreas卻大跌觀眾的眼睛,他沒做出什么反抗和掙扎,反而開始積極的融入到這個世界中——他主動加入同事的飯桌,參加聚餐,找美女搭訕,開始腳踏兩只船的繁忙生活,生活一度變得很滋潤。
真正開始反抗的時候,是被自己的愛人拋棄之后,心情灰暗到極點,活著已經(jīng)了無趣味,可是去求死死,又死不了。好像失意的人總要找一些事情做去分散自己的注意力,不然就會被自己折…
高福利歐洲社會的完美寫照??磥韺?dǎo)演也覺得這樣的社會沒有靈魂。我還以為歐洲人沒有這種感覺。畫面很美,講故事的節(jié)奏也恰到好處。所以即使故事并不新鮮,也愿意一聽。地鐵臥軌那段可悲的喜感很加分。很獨特的世界觀設(shè)定。比較有趣的一點是,在這個男人的完美天堂里不存在麻煩女人;反推之,如果女人都零麻煩了,男人世界也就完美了~
如果生活沒有痛苦,沒有悲傷,沒有迷茫,沒有徘徊,沒有抉擇,沒有艱難,一切看起來都是那么美好,這就是完美了嗎?但同樣的,也沒有激情,沒有快樂,沒有感官,沒有情感,這或許就是地獄了。都市的生活總是容易使人麻木也變得虛偽,電影放大了這種麻木與虛偽,一個不麻木的人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生活就如同
“超完美地獄”劇情緊張!我們自尋煩惱,我們自取滅亡
轉(zhuǎn)載請注明網(wǎng)址: http://it432.com/archives/id-860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