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久沒在影院看電影,沒想到在《三槍》這破了戒,經(jīng)歷了90分鐘的洗禮,更加堅定了我看盜版的責(zé)任心。張藝謀在《我的父親母親》之后就已經(jīng)死了,《三槍》想必是老張跟老趙在酒桌上杯來盞去,我出人你出錢的拍板,反正你趙本山不差錢兒。
中國電影的衰敗是不爭的事實,這一點不是張藝謀本人的問題,而是整個體制的問題。中國電影始終沒有成熟為電影工業(yè)。想當(dāng)初亞洲電影的四巨頭,中國,伊朗,日本,印度。各自盤踞一方。沒想到這幾年韓國軍ZF倒臺,電影分級制實行后異軍突起,僅靠抄襲好萊塢的邊邊角角就可以羞辱四個老大哥。五代導(dǎo)演以人性見長,真正的把中國電影推到了世界舞臺上。功成名就,資金鏈日漸豐腴后反而不知道怎么擺弄了。就好像穿慣了大花襯衫,大褲衩子。冷不丁的西裝革履的忍不住想裝B,所以時不時的抬起胳膊在別人眼前晃,為了顯擺顯擺袖口的商標(biāo)。我始終堅信,靈感的土壤一定是建立在清貧之上,這一點古今皆準(zhǔn)。塞林格每逢寫作,必要遁入深山,直至性欲難耐才出現(xiàn)在紐約街頭,在街邊書攤隨便抓起一本成人刊
這種電影,真不用張藝謀來拍。
不過張藝謀還是拍了。
誰都沒有阻攔他拍傻片的權(quán)力,但是大家都有看自己喜歡看的電影的權(quán)力。so,不用那么憤慨吧?張導(dǎo)又不是第一次拍傻片了,他有那么讓你驚訝嗎?
F35這機器真不錯,以后要多關(guān)注。
回頭把科恩兄弟的《血迷宮》找出來看看。
最后出字幕時的舞蹈看著還挺熱鬧。
很多觀眾還是看得挺開心的。
我照例睡了一會兒。
對2009年的中國電影,我沒啥可說的了。
───────────完全是閑扯淡地漂過───────────
國外網(wǎng)友評論:完全被《阿凡達》震撼了!那150分鐘,讓我覺得又回到了童年。謝謝你, 詹姆斯·卡梅??! 還有,3D立體效果絕對是突破性的,震撼!
我戲仿一段:完全被《三槍》震撼了!那90分鐘,讓我覺得又回到了幼年。謝謝你, 藝謀·張! 還有,F(xiàn)35高清攝像機的效果絕對是突破性的,震撼!
張藝謀的電影,從《英雄》開始,我就不愛看了,這種趨勢到《滿城盡帶黃金甲》的時候越演愈烈。甚至,我會專門買票去電影院看它拍得有多差。
于是,沒看《三槍》的時候,我就開始隨大流鄙視這部電影。
但是,當(dāng)我和朋友們買半價票,抱著大可樂大桶爆米花去看它的時候,還是覺得,至少,沒大家說的那么不堪吧!
朋友說,這部電影,北方人愛看,南方人不愛看。
當(dāng)我看到閆妮說“假肢”的比喻時,真心酸,我說,我喜歡這個老板娘。當(dāng)我看到小沈陽說“老板,卡住了?!钡臅r候,我可真喜歡這電影,我對他說,我喜歡。他說,你早就被北方化了。
南北差異是真的有的。而5年的北方生活讓我深深喜歡上這里的人文。惡俗就惡俗吧,誰規(guī)定人必須一本正經(jīng)到老;雷就雷吧,都快年底了,誰規(guī)定人必須時刻思考人生了。最最重要的是,誰規(guī)定張藝謀必須拍大片,必須部部經(jīng)典了。
老百姓看了能笑笑不就行了?看看西北的風(fēng)光也不錯啊。
話雖這么說,《三槍》也沒好到值得票價開到80一張(個別VIP廳120一張)的程度。另外,結(jié)尾部分太倉促了。片子沒剪好是肯定的。
很多人之前并不感冒張藝謀的《三槍》,因為二人轉(zhuǎn)這種在很多人看來低俗的東西根本登不上電影藝術(shù)的大雅之堂, 不曉得張藝謀這次想要攪和出一灘什么渾水。
然而,就像有網(wǎng)友說的,二人轉(zhuǎn)在這個電影上只是個外包裝,它主要講了一個好玩的故事,舞臺上二人轉(zhuǎn)的浮夸和人們反感的低俗在這里都得到了壓制,小沈陽的戲謔和孫紅雷的沉穩(wěn),一張一弛,很好的讓影片保持平衡。片子的笑料也沒有刻意使做,觀眾的笑多半是因為情節(jié)有趣,而非類似小品般包袱的堆砌。
里面演員的表演拿捏的都不錯,超出人們意料,尤其二人轉(zhuǎn)里旋轉(zhuǎn)手帕的絕活表演通過那段玩轉(zhuǎn)面餅,讓人拍手稱快,還有胖子和毛毛的大段對白,觀眾刻意注意演員的在說如此一大段臺詞的同時表情的自然程度就可以曉得,果然是有實力的。當(dāng)然也有些情節(jié)稍顯多余,比如每個人物都不厭其煩地摔倒又摔倒。
我在珠??吹拇似?,隊伍從二樓排到一樓,并沒有因為是北方文化而阻撓了南方觀眾的欣賞,而且全場從頭笑到尾,比起馮小剛京味在南方的冷遇,為什么更加生僻東北腔調(diào)會吸引觀眾呢?
其實想一想、這片
文/馮凝
如果硬要在《三槍拍案驚奇》頭上扣一頂具有褒獎意味的帽子的話,我會給予這樣的評價:張藝謀先生大膽的將最近一段時期以來浸淫在電視媒體中的反文化屬性與懷疑精神,大刀闊斧地移植到大銀幕上,并且抵抗住由此而來產(chǎn)生的所有悖論,為中國電影市場的繁華之火澆上著火點極低的燃油,把2009年提前一個月發(fā)生的賀歲檔推至一個一月之前都難以逾越的高潮,僅僅,只,不過用了極低的成本。這個評價仔細琢磨似乎也不是什么好話,撇開《三槍》一片背后牽扯的一切商業(yè)考慮不談,單就電影論電影來說,本片雖然不可能因為本身素質(zhì)的低下而消隱在賀歲大潮之中,但放在整個張藝謀制造的電影體系中縱向考量,《三槍》似乎是再創(chuàng)新低了。
在開拍之初,《三槍》就被擅長炒作的張偉平塞足了噱頭:科恩兄弟的電影處女作改編、小沈陽為首的東北二人轉(zhuǎn)組團表演、張藝謀奧運會開幕之后的新生之作,這些賣點讓影片早已交付了包賺不賠的保險金,然而這些具有雙刃劍性質(zhì)的關(guān)鍵詞無一例外的成為了影片被人詬病的把柄:
改編科恩兄弟《血迷宮》
【三槍拍案驚奇】缺乏創(chuàng)意!拍重量級爛片,也不是很容易的事
轉(zhuǎn)載請注明網(wǎng)址: http://it432.com/archives/id-9573.html